“王不见王”的教育江湖|教育时评
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天地里,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小社会,其中不仅汇聚了求知若渴的学生,更有各具特色的教师群体。
在英语组中,王老师和钱老师便是这样两位响当当的人物,他们不仅在教学上独树一帜,为学校赢得了无数荣誉,更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微妙的“双王”格局。
王老师和钱老师,两位都是名副其实的名师,各自的教学成绩斐然,为学校的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这两位本应携手共进的同事,却在日常生活中鲜有交集,甚至在教学年级的选择上都刻意避免重叠。
王老师坚守高三阵地,钱老师则自动退避三舍;若钱老师参与了某个课题研究,王老师便决然不会涉足同一领域。
这样的“错位竞争”,虽让团队内部出现了两位“王者”,却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——如何在团队活动中平衡二者的关系,成为了领导们的一大难题。
在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的安排上,领导们本想借此机会让两位名师各展所长,共同分享教学经验。
却不料,这一提议直接触动了两位老师的敏感神经。
王老师被选中后,钱老师便会径直找领导理论,质疑自己的实力被低估。
而当领导考虑让两位同时发言时,他们却纷纷表示不屑与对方同台,最终导致了发言计划的流产。
教研活动更是成为了两人“正面交锋”的战场。
每当钱老师提出“课堂内容设计科学合理”的观点时,王老师便会毫不留情地反驳,指出学生连基本练习时间都无法保证,谈何合理。
而当王老师强调教学环节紧凑时,钱老师又会针锋相对,批评其教学方法过于填鸭,甚至不惜拖堂。
这样的争论,让其他老师只能旁观,无法插话,教研活动也因此常常拖至深夜,科组长也难以掌控局面。
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这种“王不见王”的现象,不仅存在于教师之间,就连校长和书记这对领导班子也难以幸免。
在校长出席的场合,他总是不愿轻易将C位让给书记,即便并排而坐,也要彰显自己的领导地位。
而书记作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,自然也不会轻易让步,于是两人在诸如期中考试时间、校运会举办等事项上频频产生分歧,导致决策过程异常艰难。
为了避免直接冲突,校长常常让办公室主任代为向书记请示,但这又引发了书记的不满,认为自己的权威被削弱。
于是,许多常规工作因此停滞不前,甚至今年的校运会都被迫取消,全校性大会也减少了召开次数,理由竟是座位难排。
七个校级领导,只有一个核心位置,如何分配成了大问题。
最终,在请示了上级部门后,学校增设了一个校级督学岗位,使得主席台上能坐下八人,这才勉强缓解了“王不见王”的尴尬局面。
“王不见王”,看似是为了维护个人面子,实则反映出的是一种过度竞争和缺乏合作精神的心态。
在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,每位教师都应是携手同行的伙伴,而非针锋相对的对手。
只有放下成见,相互学习,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进步,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。